“鸟恋旧林,鱼思故渊;树高千丈,落叶归根。”每一片生命的叶子中国配资网开户,总是对自己的故土怀有深深的依恋。人亦如此,尤其是中国人。这份依恋,像一种不可割舍的情感,深藏在血液里,时时刻刻牵动着每一个游子渴望归乡的心情。
自建国以来,台湾与大陆的隔阂如一道鸿沟,许多家庭因此无缘团聚。有些人为了等待心爱的亲人,孤独度过了漫长的岁月,而有些幸运者,即便是带着病痛,也终于等到了那个可以团圆的时刻。
1948年10月27日,在上海的一家医院里,蒋经国的三儿子蒋孝勇诞生了。这个出生在风雨如磐时代的小孩,聪明机敏,聪慧早熟,从小就展现出与同龄人不同的成熟和敏锐。在祖父蒋介石面前,他总是显得特别乖巧懂事。相比于他的两个哥哥,蒋孝勇似乎更加得到祖父和父亲的宠爱。蒋介石不仅看他为“开心果”,更时常亲自培养这个小孙子。曾经,蒋介石就亲自教他读书,教他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,细致入微。
展开剩余81%蒋孝勇回忆那时的情景时说:“我大概那时是小学六年级,和祖父一同去日月潭的行馆。他就在那里亲自教我《四书》,一遍一遍地教我每句每意,让我背诵、理解。”对蒋介石来说,他始终认为,后代若要继承蒋家家业,必须深谙传统文化,懂得儒家的核心思想。虽然忙于国事,蒋介石无暇顾及每个孙子的学习,但他还是找来了中文秘书秦孝仪,力图弥补这些空白。蒋孝勇至今还记得,小时候听到秦先生讲《论语》时,由于秦老师带着浓重的乡音,他曾误听了一个笑话:“我一直以为‘名’弟子就是孔子特别有名的弟子,直到最后才明白他讲的是‘门’弟子。”尽管是些轻松的回忆,但那份对学习的专注与执着,却早早根植在了蒋孝勇的内心。
1964年,蒋孝勇16岁,刚刚中学毕业,便考入了师大附中。然而,一节关于“大道理”的课却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,他突然决定放弃普通学校,表示自己要进军校。蒋经国为此大喜过望,他一直希望三个孙子都能在军中发展,尤其是蒋孝勇的两个哥哥,虽然都曾进入军校,却没有完成学业。当小孙子主动表达要进军校时,蒋经国无疑是欣喜若狂。
然而,命运并非如人所愿。军校的生活并不顺遂。一次夜间训练时,蒋孝勇因不小心翻越沟埂,脚踝扭伤,尽管蒋经国聘请了美军专家为蒋孝勇手术治疗,但伤势依旧未愈。最终,蒋孝勇不得不转学,完成学业后进入了台湾大学政治系。
1972年,蒋孝勇从台大毕业,随后与方智怡结婚,生活定居阳明山。婚后的蒋孝勇开始面对事业的选择。蒋经国希望他投身政界,而蒋孝勇却并不愿意。他对于政治缺乏兴趣,渴望进入商界,成为一位企业家。这让父子之间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僵持。蒋经国质问他:“如果从商,岂不是浪费了你在台大学政治的时光?”由于这件事,蒋孝勇与父亲的关系一度变得紧张,他再也不敢轻易走进父亲的房间。
不过,经过长时间的僵持,最终蒋经国妥协,开始支持蒋孝勇的决定,尽力将他引荐进党营企业。果然,蒋孝勇进入商界后如鱼得水,逐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。不到30岁,他便已成为中兴电工的总经理,并且带领公司走向了快速发展的道路。公司从最初的年营业额6亿多元,迅速增长到年盈余达到6亿的规模。
然而,在商界逐渐成功的蒋孝勇,依旧没有忘记对父亲蒋经国的孝顺。蒋经国的身体逐渐衰退,蒋孝勇无时无刻不在尽力照顾他。蒋经国渐渐把更多的事情交给蒋孝勇处理,尤其是一些涉及家庭、私人事务的事情。
蒋经国病重时,曾在谈话中向蒋孝勇说道:“政治是一条辛苦的路,但你要记住,不管做什么,父亲都支持你。”蒋孝勇很直接地回答道:“我一辈子都不会做公务员,更不会做党工。”这也为后来的选择埋下了伏笔。
1988年,蒋经国去世,蒋孝勇的生活发生了剧变。在父亲的葬礼后,蒋孝勇开始准备移民。他原本计划前往美国,但手续繁琐,等待时间太长,最终他决定选择加拿大作为新的家园。1989年3月8日,蒋孝勇和家人飞往加拿大。离开台湾之前,他特意为新居选购了明式家具。妻子方智怡疑惑道:“房子还没买,怎么先买家具?”蒋孝勇笑着回答:“我虽然身在海外,但我的心始终是中国人。”
临行前,蒋孝勇带着妻子和孩子前往士林官邸,向宋美龄辞别。宋美龄对孩子们叮嘱道:“你们要出去,记住两件事:第一,不要忘记你们姓蒋;第二,不要忘记你们是中国人。”
蒋孝勇的移民生活并不复杂,家人定居加拿大后,他们过上了平静的生活。直到1996年春天,蒋孝勇因身体不适前往医院检查,结果不幸被确诊为食道癌。尽管接受了手术并进行了化疗,但他的病情却逐渐恶化。蒋孝勇明白,自己恐怕只有不多的时间了。在这关键时刻,他决定回到祖国,看望自己父亲临终时的遗愿。
1996年7月14日,蒋孝勇带着长子前往香港,虽然途中不慎摔倒,但他依然执意前往大陆。在北京的接待下,他很快开始了为期三天的中西医会诊,之后一家人便飞往浙江。蒋孝勇一行人参观了蒋家故居、蒋经国曾经住过的小洋房、丰镐房,并对祖父的墓地表示了虔诚的敬意。
此行,蒋孝勇的心愿得以完成,而他与父亲、祖父的往事,也在这一刻变得更为珍贵。在家族的重大事情上,他从未退缩,“落叶归根”不仅是他内心的坚持,也是他为父亲蒋经国生前遗愿所做的一次心灵归宿之旅。
或许,人生的最后一程正是如此,它不仅仅是身体的归宿,更是心灵的归属。蒋孝勇通过这段旅程找到了属于自己的“根”。他在病魔的压迫下,始终未曾放弃,也始终坚持着那份根深蒂固的文化情怀与家国情怀。
愿蒋孝勇的坚韧与执着能为我们每个人带来启示,无论人生面临何种困境,始终坚持内心的方向,终能找到自己的归宿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中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